網誌分類

2016年2月6日 星期六

IQ多高=成就多高?

靈感IQ稱得上十分之高超?
圖片取自網絡:
http://hkbbs.hehagame.com/viewthread.php?tid=59842&extra=&ordertype=1
於《江山已改,本性難移? 》一文中,提及心理學家積極研究先天和後天對發展的重要性,並指出性格是在基因和環境互相影響下的結果。事實上,先天和後天對一個人整體發展是同等重要,可是在個別範疇中卻有著例外,比如高度是完全取決於父母遺傳:如果父母天生都有六尺高,那麼他們的後代在不做任何可以增加高度的後天活動下,很大可能也有六尺高,因為父母基因中高度的底限至少有六尺高。同樣地,如果另一對父母都沒有六尺高,那麼即使他們的後代天天都打籃球,也不大可能有六尺高,因為父母基因的極限並不超過六尺高。
不少科學研究都發現父母高度和他們後代的高度有著 顯著的正面關係(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 r ≥ 0.6)。不過,在現實條件限制下,心理學家就其他範疇的發展還有很大分歧,當中包括我提及的性格,還有心理病的成因,而最受大眾關注的,就是智商,又或是所謂的IQ (Intelligence Quotient)。

而香港家長在時刻競爭的學習環境下,對孩子的智商特別著緊,帶子女進行智商測試的家長,比比皆是。家長緊張孩子是無可厚非的,但家長依賴智商測試的結果的潛台詞,代表他們相信智商是建基於先天因素。



5歲孩子懂多少?
但值得注意的是,最初發明智商測試的心理學家,如Chalres Spearman,並不視IQ是固定的,只是用以反映孩子心智年齡和實際年齡的差距,以此調節教育方法。所謂的IQ,其實都是比較得出的結果。同一份IQ Test,10歲的孩子平均能答對100條,如果一個五歲的孩子也能做對100條,那麼我們說那個5歲的孩子有著10歲孩子的心智(大家從梁特首口中也知道現在5歲孩子懂很多),而IQ test 則是把10歲的心智,量化成一個可比較的分數。
從數據學,智商是正態分佈(Normal Distribution)的,即大部份人(~68%) 的智商都會在正常範圍,假設標準差是15分,那麼一個5歲孩子有著5歲的心智,那他的的IQ Score可能就是正常的100分左右,一個5歲孩子只有3歲的心智,那他的IQ Score 可能就在正態分佈下的 下四分位數(Lower Quartile),大概75分左右,一個5歲孩子有著10歲的心智,那他的IQ Score 就會在Normal Distribution下的上四分位數(Higher Quartile),115分或以上。這種比較下,就可以針對不同孩子的心智因材施教,發展比較遲緩的可能需要小班教學,發展比較快的,可以給予更具挑戰性的課題。

所以孩子做一次的IQ test所得的結果其實並不代表什麼,我是看不通家長到索費不菲的中心進行測試的用意。當然如果一個10歲的孩子只有3歲的心智,那可能代表他是弱智(Mentally Retarded),不過只是一次考試成績不及同儕,絕對不等於智商有問題,並不值得為此花費幾千。

人比人,比死人
事實上,智商是會隨著學習增長,家長無須在智商結果一分高下,說IQ111的孩子不及IQ112的孩子。智商的確是受遺傳影響,但家長經常犯的邏輯謬誤,就是把智商和未來成就畫上等號。一個人IQ再高,也不一定會有著比常人高很多倍的成就,相反,要是孩子恃著自己是「資優生」,便不作任何努力,其成就一定不及一個努力向上的「正常人」。而且,一個人的心智不單止包括智商,還有情商(EQ),如何待人接物,性格是否成熟,會不會顧及他人感受,僅僅一個用紙筆進行的IQ test是不可能觀察都這些的。IQ Test可以是一個審視「現在」學習進度的指標,卻不是能預計「未來」成就的水晶球。家長把IQ和成就掛鉤,只會令孩子同樣狹隘地把自身能力映射在智商分數,其影響我在《心靈教育:未夠好與很差勁的天淵之別》也詳細解釋過了。大家看見愛因斯坦,從來只看見他天才的1%,卻忘了他99%的努力。
最後容我再引用他的名言作結:

每個人都是天才,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來量度一條魚,那麼他一生都會相信自己是愚蠢地渡過。
圖片取自網絡:http://nerdcloud.com/2012/everybody-is-a-genius-but-if-you-judge-a-fish-by-its-ability-to-climb-a-tree-it-will-live-its-whole-life-believing-that-it-is-stupid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