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誌分類

2016年1月10日 星期日

納須彌於芥子

我有好幾個補習學生,當中有兩個是小六生,家長當然是衝著我能吟上那麼幾首詩詞歌賦,想著我能幫幫他們子女學中文。我可不是想說家長是多怪獸或是大數他們不是,因為我那些家長全都明事理得很,遇著這樣的僱主,可謂三生有幸,有機會他日在此聊表知遇之恩。

兩個學生都是可愛得很的女孩子,性格迴異,在她們身上充分演繹了什麼叫命運,不過她們的學校都有一個共通點,就是兩間都是普教中。現在香港大部份的小學都推行了不同程度的普教中政策,就讀葵青男女校的,所有班都是普教中的,而就讀九龍名女校的,就只有精英班是普教中的,很不巧地,我學生正正是精英班的。

一開始上課,還沒摸透她們的性子,只好叫她們打開書本,讓我看看她們教的什麼。不開還好,一開就壞了,映入眼簾的全是英文,不說我還以為老師現在已經進化到用英文教中文,不過現實也離這不遠了,那些英文,其實就是普通話注音。

當時我看見就發愁,一是本人普通話極其普通,一開口我就犯彆扭,二是中文用普通話授課,和用英文教中文是大同異。為甚麼這樣說,就要說到漢字的造字原則——六書。六書分別指象形、指事、會意形聲、轉注及假借,當中象形、指事、會意形聲比較為人熟悉,也是大部份漢字的來源。中文和日耳曼語系不同,並不是建基於音律,還以圖形作字,變化多端,其博大精深也是我鍾情中文的原因。
納須彌於芥子,曾出現於《核工記》
圖片取自網絡:http://www.npm.gov.tw/exh98/carvings/ch_04.html

而以普通話學習中文,在我的觀察下,往往令學生過分依賴普通話讀音,最後結果就是不解其字根。那兩個學生,她們都有一個毛病,就是錯別字很多,常常寫錯了同音字,而歸根究底,就是長期在普通話授課下,以注音行先,忽略了字裡行間的含義,導致無法分辨同音字之間的微妙。 一個例子,「辨」和「辯」,兩字的普通話拼音都是bian,其用法卻是截然不同,但我的學生,總犯這些糊塗,後知後覺,你事後和她們說錯了,她們就發現了,可不說,她們都是差不多先生,得過且過。那些象形、指事、會意形聲她們統統都不想懂,因為她們有拼音萬事足,反正老師糾正的,多是讀的標不標準,再來就是寫字有沒有超出方格,至於原來日月山水是象形字,知道了也不見得TSA會高分些。

我花了很多時間去向她們說明那些象形形聲,也堅決用廣東話上課,讓她們理解到中文其實不限四聲。可是她們即使受了我的苦心,也不是代表她們就能不再犯那些不該犯的糊塗。人有不同的黃金時期,而要掌握一種語言,則是取決於九歲之前的經歷。九歲之前的經歷,當然不會是什麼人生轉捩點,不懂六書沒有什麼大不了,用普通話學中文也不是不可行,但就是那些細微的差距,決定日後的領悟力。

而我第一次見我的學生時,她們早過了九歲了。普通話對她們的影響已是根深蒂固,我縱然嘗試力挽狂瀾,也只能是盡人事。名校生上小六時,說幸好考入了精英班,可我是寧願她進不了,不過這些話也幸好家長不知道,而另一個,上那一班都是一樣,我也無話可說,盼的就是她們日後能記得有這麼個傻氣的中文補習老師 ,別忘了我對那些芝麻綠豆的執著,然後了解到中文背後那莫大的匠心獨運,做到納須彌於芥子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